2007年5月20日 星期日

崑曲牡丹亭


崑曲牡丹亭之遊園 驚夢

崑曲(應為「崑」,從山部)),14、15世紀發源於江蘇崑山的曲唱藝術體系,現在一般亦指代其舞臺形式崑劇。該劇種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
金元時代,在北方興起雜劇,由許多角色扮演故事。在南方的戲文起源於宋代南遷前後。明初時,南戲文加北雜劇成傳奇。

根據《南詞引正》,崑曲發源於江蘇崑山,形成於元代末年,是明代崑山腔是戲曲四大聲腔之一。元代末年,南戲傳到崑山地區後,與當地的民間曲調互相結合,形成了富有當地特色的聲腔,在音樂家顧堅推動下,有長足的發展。根據周玄暐的《涇林續記》,明太祖朱元璋都注意到崑曲,可見當時崑曲的規模已經不小。明朝正德、嘉靖年間清曲唱家魏良輔繼承古來「以文化樂」的傳統,改良崑山腔,採用中州韻系,依字聲行腔,「調用水磨,拍捱冷板」,使崑腔具細膩婉轉的特色,因之又有「水磨調」、「水磨腔」之稱。稍遲出現了用崑腔演唱的傳奇新作《玉玦記》、《鳴鳳記》、《浣紗記》等,新腔始風行大江南北,成為領導性的戲曲聲腔。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間,前後兩百多年為崑曲全盛時代,崑劇舞臺藝術亦在清朝中葉發展成熟。此後花部興起,以崑劇為代表的雅部逐漸退出舞臺,然薪盡火傳,其聲腔和表演藝術深刻的影響了後來劇種,如京劇;民間曲社唱曲活動也一直綿延不絕,成為保存曲唱規範的主力。

花部又稱「亂彈」,跟據《揚州畫舫錄》卷五,特別以「亂彈」來統稱花部諸調便可以知道。徐扶明〈亂談亂彈〉一文指出,「亂彈」又名「鸞彈」、「爛彈」、「亂談」。花部腔調劇種中所用的音樂風格較活潑嘈雜。因此在清朝時,不論梆子腔、西秦腔、吹腔、二簧調、弋陽腔或時調小曲等,都有以「亂彈」一詞作為代稱或自稱的例子。

崑腔劇本之豐富,在各劇種中首屈一指。舞臺藝術以「折子戲」為特色,講究口傳心授,民國時期蘇州崑曲傳習所的「傳」字輩學員尚可演出四百多齣折子戲。由於戰亂和政局動蕩,藝隨人走,今天崑劇傳統劇目的數量急劇減少,保護成為當務之急摘自維基百科

Sand drawings


Sand drawings
Originally uploaded by belharries.
Vanuatu萬那度是台灣的少數有邦交的國家之一,這個位於西南太平洋屬於美拉尼西亞的島國,面積14000平方公里,人口僅 18萬,分布於80個小島
砂畫是萬那度的傳統文字畫,是部族或氏族之間的一種溝通方式,一種用手指直接在舖滿沙子的版上畫上圖案,就能讓對方了解意思,如照片中這位叫查理的萬那度人,他正在他們的文化中心向遊客表演介紹這一幅砂畫,這是一幅在萬那度北方島嶼的傳統形式,意思是[愛].這幅畫在當地是求婚者在鍾愛的女士家外面當場畫出, 是一種示愛的象徵

人類共同口述及非物質無形資產

以下列表示教科文組織已經通過,被指定為人類共同文化遺產新增加的[口述及非物質無形資產],這市在2001年才開始接受申辦的項目,到2005年為止共有一下這90項,你認識幾項?

本來一直以為中國的粱祝故事已經被列入,但表中並未出現,
反倒是地80項[端午節]被韓國先登記了,這太不像話了吧!會不會混淆國際視聽,難怪中國很不以為然!
1.伽里富納文化:貝里斯,並得到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支持
2.吉拉德舞蹈:貝南,並得到奈及利亞和多哥支持
3.奧魯洛狂歡節:玻利維亞
4.崑曲藝術:中國
5. 塔巴納喇叭樂:象牙海岸
6. 聖靈手足之情:多明尼加
7. 復調唱法:喬治亞
8. 梭梭·巴拉打擊樂:幾內亞
9. 庫蒂亞泰姆梵劇:印度
10. 西西里傀儡戲:義大利
11. 能樂:日本
12. 王室宗廟神殿歌舞:韓國
13. 木製十字架工藝:立陶宛,並得到拉脫維亞支持
14. 德迦瑪·艾爾法納廣場的民俗文化:摩洛哥
15. 伊富高人的哈德哈德聖歌:菲律賓
16. 塞梅斯基人的口述文化:俄羅斯
17. 神秘的埃爾切戲劇:西班牙
18. 博伊桑:烏茲別克
19. 扎帕拉人的民俗文化:秘魯
20. 亞塞拜然木卡姆:亞塞拜然
21. 班什嘉年華:比利時
22. The Andean Cosmovision of the Kallawaya:玻利維亞
23. The Oral and Graphic Expressions of the Wajapi:巴西
24. 柬埔寨皇家芭蕾:柬埔寨
25. The Oral Traditions of the Aka Pygmies of Central Africa:中非共和國
26. 古琴藝術:中國
27. The Carnival of Barranquilla:哥倫比亞
28. La Tumba Francesa, Music of the Oriente Brotherhood:古巴
29. The Al-Sirah al-Hilaliyya Epic:埃及
30. The Kihnu Cultural Space:愛沙尼亞
31. 口誦吠陀經:印度
32. Wayang Puppet Theatre:印度尼西亞
33. 伊拉克木卡姆音樂:伊拉克
34. The Maroon Heritage of Moore Town:牙買加
35. 人偶淨琉璃文樂木偶劇:日本
36. 韓國清唱板索里:韓國
37. The Art of the Akyns, Kirghiz Epic Tellers:吉爾吉斯
38. oodcrafting Knowledge of the Zafimaniry:馬達加斯加
39. The Indigenous Festivity dedicated to the Dead:墨西哥
40. 馬頭琴傳統音樂:蒙古
41. Lakalaka, Dances and Sung Speeches of Tonga:東加
42. The Arts of the Meddah, Public Storytellers:土耳其
43. 萬那杜沙畫:萬那杜
44. 雅樂 (Nha Nhac,越南的古代宮廷音樂:越南
45. 薩那歌曲:葉門
46. The Baltic Song and Dance Celebrations: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
47. Shashmaqom Music:塔吉克和烏茲別克
48. Albanian folk iso-polyphony (Albania)
49. Ahellil of Gourara (Algeria)
50. 簧笛古調:亞美尼亞
51. Baul songs (Bangladesh)
52. Processional giants and dragons in Belgium and France (Belgium and France)
53. The mask dance of the drums from Drametse (Bhutan)
54. Samba of Roda from Recôncavo Baiano (Brazil)
55. The Bistritsa Babi (grandmothers of Bistritsa) – Archaic polyphony, dances and ritual practices from the Shoplouk region (Bulgaria)
56. Sbek Thom,高棉皮影戲(Cambodia)
57. 新疆木卡姆:中國
58. The cultural space of Palenque de San Basilio (Colombia)
59. Oxherding and oxcart tradition in Costa Rica (Costa Rica)
60. Slovácko Verbuňk, Dance of recruits (Czech Republic)
61. Cocolo dancing drama tradition (Dominican Republic)
62. Rabinal Achí Ballet (Guatemala)
63. Ramlila: the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Ramayana (India)
64. Indonesian Kris (Indonesia)
65. The A Tenore Song of the Sardinian pastoral culture (Italy)
66. 歌舞伎:日本
67. The cultural space of the Bedu in Petra and Wadi Rum (Jordan)
68. Vimbuza Healing Dance (Malawi)
69. Gule Wamkulu (Malawi, Mozambique and Zambia)
70. 瑪蓉舞劇(Malaysia)
71. The cultural space of the Yaaral and Degal (Mali)
72. 蒙古族長調民歌:蒙古、中國
73. The Moussem of Tan-Tan (Morocco)
74. Chopi Timbila (Mozambique)
75. El Güegüense (Nicaragua)
76. Ifa Divination system in Nigeria (Nigeria)
77. The Palestinian Hikaye (Palestine)
78. Taquile and its textile art (Peru)
79. Darangen Epic of the Maranao People of Lake Lanao (Philippines)
80. 江陵端午祭:韓國
81. The Căluş (Romania)
82. Yakut Heroic Epos - Olonkho (Russian Federation)
83. The Kankurang, or Manding initiatory rite (Senegal and Gambia)
84. Fujara - Musical instrument and its music (Slovakia)
85. The Patum of Berga (Spain)
86. The Mevlevi Sema Ceremony (Turkey)
87. Bark cloth making in Uganda (Uganda)
88. The space of Gong culture in the Central Highland of Vietnam (Vietnam)
89. The Makishi Masquerade (Zambia)
90. Mbende/Jerusarema dance (Zimbabwe)

韓國江陵端午祭



跳無言假面具

韓國江陵地處江原道,端午祭早在1967年被列為韓國重要無形文化財第13號,進入農曆5月前後,江陵市內、大關嶺山頂上舉行長達約1個月的慶典,農曆5月3至4日進入活動高潮,傳統遊藝熱鬧上陣。

中國人划龍舟、吃粽子祭屈原,都炫志指出,韓國有「端午」漢字,端午傳統有多種傳說,屈原也是其中之一,這一天韓國人以菖蒲洗頭,傳說可防疫祛病,現代人則認為菖蒲可護髮保健。

江陵端午祭在江陵市內的端午文化館一帶舉行,5月29日起由釀神酒傳統拉開序幕,祭祀遊行隊伍浩蕩遊街,進行祈福儀式,端午文化館外還有「亂場」活動,農樂競演、賭博攤、盪鞦韆、摔角、雜耍特技表演、山牛蒡年糕試吃大會琳瑯滿目上場,蔚為韓國規模最大的流動市集。

韓國唯一的無言假面劇表演—江陵官奴假面劇也盛大上演,劇碼敘述官衙的奴俾與貴族、富家小姐等各種人物間的糾葛、互動,完整保存傳統文化,還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這可是在江陵端午祭中才有機會欣賞到。

到江陵過端午?遊客可在東首爾巴士總站,搭乘往江陵的市外巴士,約需3小時可達總站,再轉程計程車前往端午文化館即可。
.江陵端午祭有中文網頁:www.danojefestival.or.kr,當地也提供中文旅遊諮詢電話:+82-33-1330。

.相關旅遊資訊,可電韓國觀光公社台北支社:(02)2720-8281 ,網址:www.tour2korea.com。

日本能據


日本能劇雖然關於能劇的準確的起源並不清楚,但是7世紀時從中國大陸傳入的日本最古的舞臺藝術伎樂,和奈良時代傳自大陸的散樂被認為有可能是其開端。散樂最初與雅樂一同受到了朝廷的保護,但是很快在民間傳播開來,與古老的民間技藝相結合,發展成為以模仿等為主要形式、滑稽搞笑的表演技藝及短劇。此後就被稱為猿樂,成為現在的能劇的原型。

另一方面,從平安時代中期開始,以神道的宗教儀式為起源的田樂和在佛教寺院舉行的延年等演藝也在興起和發展。其演員原本是農民和僧侶,平安末期出現了專業的演藝團體..........第15代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自此江戶幕府結束,猿樂也面臨了危機。 於是其名稱由猿樂改稱為能,以圖存續。
(from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