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wayang puppet 印尼瓦揚偶戲


wayang puppet 印尼瓦揚偶戲

wayang在印尼語中,就是偶戲的意思,但是偶戲在當地分為兩種
一種是以木偶然後用兩根柱杖操縱動作的偶戲,很像當年在台灣公視的珂垃傳奇(大陸西安)的偶戲一樣,而另一種較平面化,以牛皮製成平版,透過光源將影像映在屏幕上,讓觀眾觀賞,後台有配音員,為偶戲成員配音,配音效,也有樂團伴奏,這種形式在中國被叫做[皮影戲],2003年被聯合國定為人類共同遺產



哥倫比亞巴蘭基亞嘉年華會



哥倫比亞巴蘭基亞嘉年華會Carnaval de Barranquilla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哥倫比亞開展聲勢浩大的保護非物質遺產宣傳活動。

電台和電視台黃金時段最近播放的一個廣告片以嗡嗡聲開始,音量逐漸增強,直到能夠分辨出幾種不同的語言。 一些像中文;另一些的音節有明顯的斯拉夫語特徵。在各種聲音當中,漸趨清晰的是哥倫比亞偉大詩人JoséAsunciónSilva的西班牙語詩篇。 聽眾這才明白,原來剛才聽到的都是原住民的語言。片尾打出字幕:哥倫比亞是多文化、多語言的國家。 另外一部電視片讚揚從前令農民生畏的森林和河流之神莫漢(Mohán);還有一部提到美洲印第安人傳下來的干打壘制土牆的技術。 連Pusandao也成了電視片的主角,這是太平洋沿岸用木薯、薯蕷、魚和椰奶烹製的一種蔬菜肉湯。

哥倫比亞境內生活著83支原住民,有近70種語言和方言,哥倫比亞希望將非物質遺產發揚光大,因而發起了這場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以強化公眾對這一主題的認識。宣傳活動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安第斯貝羅公約組織和哥倫比亞政府約150000美元的資助,活動的口號是“展現你是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宣布巴蘭基亞嘉年華會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極大地促進了公眾對遺產價值的認識。

巴蘭基亞嘉年華會是馬格達萊納河沿岸50多個村鎮文化遊行活動的總稱。 人们乔装打扮成开曼人以及印弟安人,講述如何為了被西班人掠走的婦女名譽而戰的故事。 故事的講述伴隨著哥倫比亞音樂節奏以及持續5天的鼓點。